缩水超750亿份,“固收+”产品面临资金“搬家”压力
来源: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9月底以来,股市快速升温,低风险资金转向投资权益类资产,“固收+”产品面临资金“搬家”压力。
规模环比缩水超9%
近日,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部分“固收+”基金统计基金合同约定持股比例低于30%的偏债混合基金和二级债基规模有所下降,一些投资者将资金转投至股票ETF等权益类产品。
Wind数据显示,三季度,“固收+”基金规模出现9%的缩水,7606亿份的存量规模也是年内最低。
谈及三季度“固收+”基金规模萎缩的现象,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表示,规模缩水与市场企稳反弹、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等因素有关。
该机构分析,首先,“9·24”行情启动以来,权益类产品业绩回暖,投资者不再满足于固收打底、权益加成的收益结果,对高股票仓位的偏股型品种需求增加。其次,在“股债跷跷板”效应下,资金出于降低波动的目的赎回偏债型产品,“固收+”基金规模随之下降。最后,在赎回因素以外,来自新发市场的增量资金减少,也是规模缩水的原因之一。
一位公募“固收+”基金经理表示,虽然规模有所缩水,但“固收+”基金净值增长,整体管理规模变化并不明显。不过,随着股市节节走高,“固收+”基金的吸引力下降,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
华南一位公募人士补充道,上半年“债牛股熊”行情,纯债基金表现较好,部分“固收+”基金实际上以纯债策略在运作,旧能减少股票配置。今年8月债市调整,很多纯债基金净值出现明显回撤,叠加“9·24”股市行情爆发,该类基金整体出现了净赎回情况。
多措并举
提升“固收+”基金竞争力
在股市升温、高锐度股票ETF受青睐的背景下,基金公司通过细分产品定位、加强投资者适当性匹配,提升“固收+”基金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表示,“固收+”产品的核心能力在于资产配置和控制回撤的能力,其策略的吸引力在于相对稳定收益和有限风险。
上述华南基金公司表示,“固收+”基金更适合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股票ETF整体风险等级较高,两类产品适配不同客户人群,并不完全冲突。该机构认为,“固收+”基金可以作为普通投资者资产配置的“底仓”,与高锐度的股票ETF形成资产配置组合。
从资产配置角度看,上述华南公募人士补充道,虽然短期遭遇净赎回,但目前反而是配置“固收+”基金的较好时机。“股市还没有彻底转牛,债市仍存在较多结构性机会,在这种股债都存在机会的市场里,‘固收+’策略更有优势”。
对于投资“搬家”的投资者,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平衡风险与收益,避免盲目跟风或过于保守。
上述大型基金公司表示,在投资中,风险和收益如影随形。投资者不要盲目追高,要权衡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标的;通过权益类资产和固收类资产的合理搭配,优化资产配置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