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味蕾去旅行
陆永建
在厦门飞往温哥华的航班上,从电视、杂志和报纸里就得知温哥华是北美的重要港口、著名的旅游圣地和世界美食城,这里每年都要举办数十次各式各样的美食节,如世界美食节、浪漫美食节、烟花美食节、餐车美食节、农场食品节、苹果节、蔓越莓节、斑点虾节、热巧克力节等,“食在温哥华”是这座城市名副其实的一张名片。
我到温哥华时,正好赶上世界美食节的末班车。所谓“世界美食节”,就是每隔几天就有一个国家的美食在他们的社区登场,取名为韩国日、希腊日、意大利日等,各国轮流坐庄,展示其本国的饮食文化。8月中旬,我们慕名到本那比市日本社区参加了这项活动,只见草坪上整齐排列着十几个白色帐篷,每个帐篷供应着不同的日本美食,有寿司、拉面、炒乌冬、章鱼烧、日本热狗(Japadog)、生鱼片、可丽饼等,让人目不暇接。社区内人头攒动,沸沸扬扬,游客在不同的摊位前排队购买自己喜爱的美食。我买了一根日本热狗,边吃边走进社区大楼,这是一座木制结构的三层楼房,大堂四周及宽敞的过道摆列着十多个摊位,架子上放着精制的日本糕点和各种饮料,也有一二个摊位卖日本制造的儿童玩具。我们移步到一个可丽饼的摊位前停下,女儿告诉我:“这家可丽饼特别好吃!现场煎制的饼柔软Q弹,里面包裹着冰淇淋和新鲜水果,不同的温度以及不同的质感,让你的味觉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关于这一点我通过摊位前的人流就有答案了。吃完可丽饼,我们在社区艺术馆参观了著名艺术家节子(1932年生于日本,60年代移民加拿大)的艺术展,虽然展区不大,作品不多,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有三维纺织人物、悬挂式软织品、大象雕塑、油画等,件件都是精品佳作。
不久,我又慕名去列治文市寻食——“夏季夜市”和“筷餐”节(一个只用筷子品尝美食的节日),这两个美食节都是以中国元素为主,数百种中国特色小吃在这里展示,正如韩愈所言“合作如兰,扬扬其香”。五彩斑斓的灯光将夜市装点得如梦如幻,街头巷尾一二百个摊位和门店,琳琅满目的中国美食吸引着大批游客,有西安肉夹馍、上海小笼包、新疆羊肉串、天津煎饼果子、四川担担面等数不胜数。此番情景,类似于专门以美食著称的北京簋街,应有尽有,24小时不打烊。我们找到一家沙县小吃餐馆,品尝了久违的家乡小吃拌面、扁肉,又在临近的一个摊位花10加币买了4个茶叶蛋,边走边吃,浓郁的茶香,令人神清气爽。过了几天,我又去感受一把“筷餐”节,品尝了云南过桥米线和上海大王锅贴,在力邦艺术馆参观了聂继军的画展和渔人码头的旧火车头展(1879年制造)。我问女儿:“夏季夜市为何多是华人?”答曰:“温哥华现有华人60多万,占总人数的20%多,列治文华人社区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氛围深厚,这里通用英文、普通话和粤语,街头巷尾的广告牌都是中文,在这里就如同在香港或广州。”随着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断融合发展,假以时日,这里的华人社区就越来越多,华人出入也就更加方便了。
温哥华每年2月举办世界红酒节,今已45届,尽管红酒节已过,但各酒庄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酒会。近日,商会的一位朋友邀我去Township7酒庄参加酒会,酒庄的工作人员一边领着我们参观葡萄园和酿酒车间,一边介绍葡萄酒的生产过程。在品酒室里,每个座位上都备有一份资料,介绍每一款葡萄酒的配方及说明,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个人斟上30毫升葡萄酒,不知不觉连续品了六七个品种的葡萄酒。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我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一个星级酒店工作时,曾为张裕葡萄酒承办过一次全国葡萄酒会展,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酒厂高管个个既有酒胆、又有酒量,采购者大多凡品必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返程的路上,朋友告诉我,温哥华的红酒节,每年都有10多个国家的150多种葡萄酒在这里PK,包括拍卖、研讨会、商贸以及相应国家的美食与葡萄酒搭配的活动,而且价格低廉,盛况空前。
自从老友王茂清夫妇和魏世奇、翁小斌先生先后专程从多伦多到温哥华来看我,开启了加拿大西餐后,品尝各国在温哥华的西餐便一发不可收拾,短短的一段时间,我居然已尝过十五六个国家的美食,但当我对这些国家的美食进行回顾和梳理时,却发现这些美食在记忆中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隐隐约约记得个大概,印象最深的是:土耳其烤羊架,澳大利亚多层馅饼,韩国泡菜豆腐锅,黎巴嫩的肉饼配蘸料、烤羊腱,日本乌冬面,尼泊尔五彩米饭,法国早餐,以及英国的茶点,意大利的披萨和面条,乌克兰的红菜汤。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不妨放慢脚步,跟着味蕾去旅行,从家乡热气腾腾的小吃出发,到遥远的山川大海,沿途去品尝各种美食,让舌尖上的滋味,引领我们穿梭于不同的文化和风景之间,尽情感受世界的丰富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