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欲收购新时代信托,补大财富管理战略短板?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
招商银行收购新时代信托的传闻正逐渐升温。如果这一交易最终成行,对于新时代信托,其将走向重生;而对于招商银行,其不仅将获得稀缺的信托牌照,还能完善其大财富管理战略布局。
招商银行或将收获首张信托牌照。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新时代信托100%股权已有意向买家。据财新报道,招商银行已经与新时代信托深度接洽,有意接手新时代信托100%股权。不过,当前,招商银行并未对此消息正面回应。
从此前招商银行在资本市场的动作来看,该行早已有收购一张信托牌照的想法。2007年,招商银行便与相关方洽谈收购西藏信托事宜,并于2009年8月3日正式签订《产权转让协议》,拟以3.64亿的价格收购西藏信托60.5%的产权。
不过,在四年漫长等待后,由于未获监管机构批准,招商银行和西藏信托的“联姻”终告失败。
如今,收购传闻再次升温或意味着被誉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出现了新变化。据了解,该行的大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目前处于“瓶颈期”。2023年,招商银行大财富管理收入452.68亿元,同比下降7.9%。
因此,收购新时代信托股权,对招商银行而言,不仅仅是为了填补信托牌照的空白,更是为了在财富管理高附加值领域实现突破,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招行将补齐
信托牌照?
市场传闻招商银行正与新时代信托就收购其100%股权进行深入谈判,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
为何在时隔多年后,招商银行与信托牌照的“绯闻”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据了解,在金融业四大核心板块——银行、保险、信托、证券中,信托牌照较为稀缺。自2007年至今,新批信托牌照数量为零,且在新华信托破产后,全国仅剩67家公司持有这一宝贵资源。而拥有金融租赁、基金管理、人寿保险、境外投行、消费金融、理财子公司等诸多牌照的招商银行恰缺少一张信托牌照。
该行行长王良曾明确表示,未来招行将丰富产品配置,形成覆盖基金、保险、信托、理财、私募等的多元化产品线,在不同周期、不同阶段满足不同客户的诉求,形成“强强”合作。
若此次收购新时代信托股权的消息属实,那么该行将会填补信托牌照的空白,将有助于推动大财富多元化战略。
当前,国内头部商业银行私行客户数量已突破12万人,但很多银行在提供除传统业务以外的“全面财富管理业务”时,需要借助信托牌照的力量,才能实现资源整合。
如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特殊需要信托、遗嘱信托,及以机构为委托人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财富管理。这些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层级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还能为双方带来可观的收益。
其中,家族信托更是被业内誉为财富管理领域“皇冠上的明珠”,是诸多金融机构抢滩布局的重点。
一方面,私人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能够提升家族信托的接受度,形成客观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信托公司跨资本市场的运作能力和定制化设计能力可以提升客户信托资产的配置范围,分散投资风险,落实委托人意愿,从而更有利于信托目标的实现。
以兴业银行和兴业信托为例,2023年,该行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财产范围从资金、保单延伸到家族企业的股权、债权等非资金资产,围绕客户家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创新业务落地规模占比达家族办公室新增业务的62.8%,成为获客新增长点。报告期内,兴业银行联合兴业信托落地家庭服务信托创新业务116单,成立金额1.8亿元。
而“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若能拿下信托牌照,其财富管理服务信托领域中的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和家庭服务信托等信托业务都大有可为。
招商银行的
“抉择”
事实上,在市场“疯传”收购新时代信托的背后,也透露出招商银行的“无奈”。
遥想十余年前,马蔚华曾言:“不做对公业务,今天没饭吃,不做零售业务,明天没饭吃”。在这样思想的指引下,招商银行率先开启了零售战略转型。
这一战略也在时间中得到了验证,截至2023年末,招商银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达13.32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9.88%,零售金融对营业收入、税前利润的贡献占比均超过55%。可以说,在目前的银行业中,招商银行稳坐“零售之王”的宝座。
不过,随着各大银行逐渐对零售业务的推进,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也出现了不少竞争对手。在这个背景下,招商银行再次提出“大财富管理”理念,把大财富管理业务打造成该行零售业务的新增长级。
2021年是招商银行的大财富管理元年。这一年,招商银行提出了“大财富管理、数字化运营和开放融合”的3.0模式,还举办了首届“财富生态合作伙伴大会”。2021年大财富管理收入总计521.3亿元,同比增长33.91%,可谓初战告捷。
然而,进入2022年,受到错综复杂的众多因素影响,财富管理行业进入调整阶段。几乎所有银行均出现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下滑,招商银行也难以独善其身。2022年招商银行大财富管理收入为491.51亿元,同比下降5.71%。
这一趋势在2023年也没有缓解。2023年,招商银行大财富管理收入452.68亿元,同比下降7.9%。其中,财富管理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实现284.67亿元,同比下降7.89%;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14.74亿元,同比下降7.89%;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95.25亿元,同比下降8.76%。
大财富管理收入规模的下降直接导致了招行非息净收入的大幅下降,从而拖累全年营收下滑。2023年,招行营收迎来14年首降,报告期内,招行共实现营收3391.23亿元,同比下降1.64%,
聚焦到信托代销业务,2023年招行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为846.47亿元,同比下降24.77%,这也导致当年招行实现代理信托计划收入仅有32.06亿元,同比下降19.43%。
与此得零售者得天下,得财富管理者得未来,逐渐成为国内银行界的共识,多家银行早已开启了追赶之路,招商银行大财富管理业务的竞争压力陡增。
从零售业务经营数据看,平安银行零售客户数1.25亿户,较2022年末增长1.9%,零售管理资产余额达4.03万亿,较2022年末增长12.4%。中信银行零售管理资产余额达4.24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8.32%,该行个人客户数1.37亿户,较2022年末增长7.47%。
值此“内忧外患”之际,若招商银行成功收购新时代信托,无疑将完善其大财富战略布局,从而塑造招商银行在大财富管理领域的差异化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7月18日,在招商银行举办的“2024财富合作伙伴论坛”上,招商银行党委书记、行长王良宣布,该行代销公募基金将全面实施买入费率一折起。这或说明,为了保持财富管理业务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招商银行不惜打起“价格战”。
一直以来,招行欲收购新时代信托,补大财富管理战略短板?招行以零售见长,而传统对公业务由于是“辛苦活”,并没有得到太多资源倾注。然而在零售业务发展放缓的背景下,招商银行也在想法设法做强“对公业务”。
当下,招商银行开始推动“数字化”改革,特别是在对公业务领域,建立了战略客户、机构客户、同业客户、跨境客户、基础客户等分层分类客户服务体系,以更精细化的方式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从财务数据上看,招商银行对公业务保持了较好的增长趋势。一季度末,该行公司贷款高达2.79万亿,较上年末增加1920.27亿,增幅7.39%。与之相反,零售贷款同比少增133亿,占比较上年末下降1.5个百分点至51.4%。
新时代信托
走向“重生”
曾多次挂牌转让失败的新时代信托,传出被招商银行收购的消息,或表明其牌照价值有所回升。
2017年,“明天系”多个金融资产风险暴露。而新时代信托滚动发行了大量“慧金”“鑫业”“蓝海”系列主动集合类信托产品。这些产品基本都是一年期流动货款,主要用于输血“明天系”关联公司。
受此影响,新时代信托经营风险陡增,2019年年报显示,新时代信托彼时管理资产规模高达3224亿,2019年营收同比下降41.18%;净利润同比下降59.94%。此后,新时代信托再未披露年报。
因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2020年,中国银保监会决定对新时代信托实施接管,接管人为中信信托。
在接管期内,新时代信托已完成了大部分风险化解,2022年6月29日,被接管的新时代信托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受让投资者信托受益权工作进展情况的公告》称,截至6月28日签约期满,已有人数占比99.5%的投资者完成签约。
据官网产品公告,统计了各产品披露的预计回收率,多数回收率为31.11%,慧金1152、慧金1159预计收回率较高,在70%以上,蓝海1314、蓝海1315、蓝海1316、鑫业2371预计收回率则达到90%。
随着两年接管期结束、新任高管到位,新时代信托计划通过股权挂牌转让的方式寻求重组。
2022年,新时代信托首次将100%股权挂牌转让转让底价为23.14亿元,但因潜在买家并未顺利交易。此后两年未有进一步转让消息,直至今年5月二次挂牌。这一价格较2022年9月首次挂牌转让约打了八折,不过转让同样无实质性进展。
除了存量风险得到化解外,随着《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正式落地,信托行业也进入了新发展阶段,从而促使市场重估信托牌照的价值。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信托业经营收入和净利润都实现了止跌回升。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信托业经营收入为863.61亿元,同比增速为2.96%;净利润为423.73亿元,增加61.3亿元,截至2023年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3.9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79万亿元,同比增幅为13.17%。
如今,随着买家逐渐浮出水面,背负沉重历史的新时代信托或将步入新阶段。